5种疼痛信号可能是骨质疏松在警告,早识别早治疗才不晚
人呀,最怕的不是老,而是骨头先塌了。骨质疏松这毛病,不闹腾,不张扬,等到真疼得受不了,往往已经“塌了一半”。有的人一弯腰,一起身,咔嚓一声,一节脊椎就断了,那时候才知道,疼也分“骨头里的疼”和“皮肉的疼”,可悔晚矣。
人呀,最怕的不是老,而是骨头先塌了。骨质疏松这毛病,不闹腾,不张扬,等到真疼得受不了,往往已经“塌了一半”。有的人一弯腰,一起身,咔嚓一声,一节脊椎就断了,那时候才知道,疼也分“骨头里的疼”和“皮肉的疼”,可悔晚矣。
为普及骨质疏松的防治知识,呼吁公众高度关注骨骼健康,降低骨折风险,切实提升生活质量,10月23日,潼南区科协指导潼南慧苍骨科医院科协在梓潼街道凉风垭广场开展了“世界骨质疏松日”科普义诊活动,现场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近500名群众参与活动。
每年的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骨质疏松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是一种慢性病,骨质疏松最大的危害就是导致骨折,并且骨折后的手术难度比一般人群高,再次骨折风险高!今天就带您了解一下骨质疏松。
人体骨骼如同 “骨量银行”:从出生到青少年、青壮年阶段,通过营养摄入、运动代谢等方式,人体会不断累积骨量,此时成骨作用大于破骨作用,最终达到峰值骨量——这一峰值骨量可视为骨骼健康的“本金”。而随着年龄增加,骨代谢出现变化,破骨作用逐渐大于成骨作用,人体开始消耗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一提到骨质疏松,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那是老年人的事”。但真是这样吗?门诊里见得多了,才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不是年纪大了骨头就一定脆,也不是年轻人就能高枕无忧。骨密度这个事儿,说白了,谁都有可能“掉链子”。
把骨头比作银行,钙就是存款。30岁前你往里存得越多,60岁后越不怕“透支”。
骨质疏松并不是“骨头变轻”那么简单,它是一种全身性骨代谢性疾病,本质上是骨组织“结构性退化”,骨小梁变薄、骨皮质变脆、矿化密度下降,最终表现为骨折风险显著升高、脊柱变形、身高缩短、慢性疼痛,甚至因轻微跌倒导致髋部骨折而长期卧床、生活质量断崖式下滑。
老伙计们,有没有觉得咱家的蒜地越来越硬,锄头下去都弹手?蒜头也长得七扭八歪,产量上不去?别急,这不是啥绝症,是土壤“板结”了!今天就跟大伙儿聊聊,怎么花小钱、用老法子,把咱的宝贝地给救回来!
骨质疏松症,正悄悄成为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重要问题。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之一,就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研究表明,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超过 1/3 的女性和大约1/10的男性发生过骨质疏松性骨折。而一旦发生过一次骨折,再次骨折的几率会成倍上升。
2025年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今年的中国主题为“健康体重,强骨健身”。近日,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与义诊活动,旨在提升公众对骨骼健康的关注,推动疾病的早筛、早诊、早治。
日常生活中,如何“补钙”和“护骨”,常常让人拿不准。比如,“多吃肉能补钙”“喝咖啡会导致骨质疏松”……这些广为流传的观点,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骨质疏松有哪些症状?中新健康邀请了多位专家进行解读。
10月20日,在第30个世界骨质疏松日之际,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2025年健康骨骼科普传播大会”在京举办。会议在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等单位支持下,由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和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共同举办。
日常生活中,如何“补钙”和“护骨”,常常让人拿不准。比如,“多吃肉能补钙”“喝咖啡会导致骨质疏松”……这些广为流传的观点,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骨质疏松有哪些症状?中新健康邀请了多位专家进行解读。
10月20日是第30个“世界骨质疏松日”,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老年医学科以“健康体重 强骨健身”为主题举办义诊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倡导通过保持健康体重来强化骨骼,提升全民骨骼健康水平。
今年10月20日是第30个世界骨质疏松日,由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和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共同举办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2025年健康骨骼科普传播大会”当日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共同呼吁公众“健康体重,强骨健身”。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这个“静悄悄的流行病”可能正在向你逼近。体重过胖过瘦走极端、防晒过度缺维D、迷信“老来瘦”没肌肉……这些因素都在影响着骨骼健康。
2025年10月23日16:00,特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质疏松科副主任(主持工作)、主任医师陈海翎医生,做客《约吧大医生》直播间,为广大女性科普骨质疏松相关的热门话题。
王先生(化名)58 岁,单位上安排他帮忙搬货,他也没多想:近来手脚有点发麻,“或许是搬久了、血液循环差”就暂时放一放。
但现实就这么打脸。不是奇迹,是习惯。不是运气,是长期一点点“薅”回来的健康。身边不少人一听说骨质疏松就慌了,腿一软,这不是老年人专属“噩梦”吗?